《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十章 道衍獻計燕王,國子監的生活(2)

虛實。」
朱棣嘆了一口氣,說道:「應該是真的,只是,本王拿不準朝廷態度,不知此行,是凶是吉。」
道衍沉思稍許,說道:「王爺,若朝廷真的召王爺入京,依本僧看來,未必有風險,或許,還是機會。」
「哦?」
朱棣眼神一亮,看着道衍。
道衍分析道:「聽聞京師之中,皇上召王爺入京與裁軍十萬的消息,早已是路人皆知。若是此事屬實,這便是告訴了天下人,皇上並無意削藩,起碼,當下不會削藩。」
朱棣看着道衍,沉聲問道:「為何如此說?」
道衍嚴肅地說道:「其一,若是皇上借諸藩王入京奔喪,強行扣留,一力削藩,必會讓天下人心膽寒,也會讓邊塞諸將擔憂,稍有不慎,可能會引發兵變。」
「其二,皇上裁軍十萬,明顯不是削藩前兆。若行削藩之策,最核心的便是強幹弱枝。皇上如今尚未弱枝,卻先一步弱干,可見其意在民生,並非為削藩做準備。」
「其三,京師之中並沒有傳來削藩的准確消息。雖然齊泰、黃子澄屢屢進言,但皇上卻不為所動,可見,皇上尚未拿定主意。」
「其四,最重要的一點,王爺在京師中的舊部與人員,並沒有傳來警訓,也沒有京軍調動的跡象。」
道衍慎重地分析著。
朱棣聽得連連點頭,但依舊有所擔憂地問道:「若皇上冒天下之大不韙,強行削藩,如何是好?」
道衍嘴角微微一動,說道:「王爺前往京師,若行一事,必然無憂。」
「哦?什麼事?」
朱棣問道。
道衍緩緩說道:「大張旗鼓,廣告市民與諸軍。」
朱棣默然。
道衍的方法,便是攜民眾與軍隊之心前往京師,一旦朱棣身陷京師,必然會引起北平民眾與軍隊不滿,到時候,北平便徹底亂了。
而這個結果,可不是朱允炆可以承受的。
「如此說來,本王再去一趟京師便是。」
朱棣打定主意。
道衍含笑道:「王爺不必擔憂,若是進入京師,未嘗不是機會。五軍都督府中,與王爺親近者眾,若可以走動一二,或可為日後……多做準備。」
朱棣平靜地點了點頭,在留道衍用過午膳之後,便安排人護送道衍返回慶壽寺。
行走在燕王府的朱棣,看着站崗的馬三寶,說道:「準備下,過兩日隨本王入京。」
「遵命。」
馬三寶肅然答應。
京師,國子監。
徐妙錦清楚國子監學正不好當,說不得還要承受別人的口水,但徐妙錦依舊接下了這份任務。
沉甸甸,卻極為意義。
雖然徐妙錦不知道朱允炆是如何平息自己所帶來的風波,但卻十分尊重國子監的規矩,老老實實,拿掉了所有首飾,換了儒雅的先生服,頭戴綸巾便入了國子監。
國子監祭酒程師周,司業張智對於徐妙錦的到來,也只是平靜以待,無他,在國子監看來,徐妙錦只不過是過客而已,是皇上的一時興趣罷了。
畢竟,徐妙錦雖出身名門,懂得一些學問,但在國子監,還是差了太遠。
皇上若真想在國子監選拔人才,也不會找她。
傳聞是徐妙錦哀求皇上,希望找點事做,皇上無可奈何,才答應了下來。
徐妙錦登門,程師周也只是隨便應付了兩句,安排人尋個住處,便不再理會。徐妙錦也不客氣,知道山不來就我,我來就山的道理,直接上了點薄廳找了一份國子監名單,並對往日表現做了調查。
國子監的學子是可以直接授予官職的,但監生的生活,並不好過。
按照明代規制,國子監監生每個月初一、十五休假兩天,其他時間,不是上課,便是自習。比如說初二、初三會講,初四背書,初五、初六復講,初七背書……
不是會講、便是背書與復講。
一個月中,大致十三天的時間都在背書,八天復講,剩下的便是自修、檢查學業、參與活動之類的時間。
相對後世不要求死記硬背的科學化教育,國子監可謂將死記硬背發揮到了極致。
每個監生都必須熟記文詞,通曉義理,三天一檢查,每次檢查,都需要背誦大誥百字、本經百字、四書百字……
背不過去,打十板。
打的可不是手心,而是屁股……
每個月還要寫六篇作文,經義二道,四書義二道,詔誥、表章、策論、判語內科二道……
想偷懶都不行。
對於明初的國子監而言,人才還算是用心的。
不過,多數為正統儒學之士,別稱:書獃子。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