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1627崛起南海] - 第7章 籌備進行時(三)

另一個來自天津的小團隊只比農業口的一行人晚了一天抵達廣州。說是團隊,其實只有兩個年輕人,一個叫孫長彌,另一個叫越之雲,兩個人是高中同學,畢業一起考進了大連海事大學,孫長彌學的是航海技術專業,越之雲則是輪機工程和船舶電氣工程雙修,畢業之後現在都在天津新港船舶重工工作。雖說這資歷上離專家水平恐怕還差著老遠,但在目前的穿越團隊當中已經是絕無僅有的航海和船舶專家了。
籌委會老早已經定下了以三亞榆林港為穿越地點,考慮到當地的環境,穿越行動的大規模物資和人員集結都不能直接在榆林港內進行,要知道那地方現在可是南海艦隊的駐地,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所以籌委會制定的穿越計劃是要用船舶搭載物資和人員,在榆林港之外的近海海域悄悄完成一次海上集結,再用蟲洞控制器進行最後一次單向穿越。
這個計劃的弊端在此之前已經被有識之士提出了,那就是這個團隊里缺乏具備航海知識與船舶駕駛技術的人才儲備。而孫長彌和越之雲都是籌委會花了較長時間進行接觸的發展對象,陶東來認為這兩個年輕人身上除了專業知識之外,更有一種勇於冒險的精神,而事實果然證明了他的判斷很正確。兩個年輕人在籌委會的安排下,和另幾名新加入的技術骨幹一起到越秀山上參觀了拂曉時分的明代廣州城牆,沒等回到酒店他們就已經決定要加入穿越計划了。
兩個年輕人沒有急着回天津去辦理單位的離職手續,而是留在廣州立刻投入到籌備工作當中。在了解了目前的籌備工作進展之後,原本尚存於紙面上的海運部,也立刻由他們二人搭起了架子。這本來是件好事,但三天之後陶東來看到二人交上來的籌備方案和採購清單,頓時就不淡定了。
按照籌委會目前的預購物資清單,孫長彌和越之雲開出來的船舶購買方案也是頗為龐大。按照籌委會的計算,需要運去另一個時空的物資重量初步估算至少在7000噸以上,首先裝運各種工業設備、工程機械等大塊頭,至少得就要一艘載重量4000噸以上,擁有一定自卸能力的雜貨輪或是有舷側跳板的滾裝輪。按照孫越二人的方案,這艘船將是物資運輸的主力,噸位越大越好,這樣做可能要多付出相當數量的金錢,但同時也能有效減少穿越船隊的船舶數量,相應就減輕了所需的船員配置壓力,對於穿越團隊來說是值得認真考慮的一種選擇。好在榆林港是天然的深水良港,萬噸級的輪船就算沒有航道引導也不用擔心在港灣內觸礁或是擱淺。
除了這艘主力大船之外,船隊還需要視實際需要準備若干艘近海駁船,來充當油船、散貨船等專業船隻使用。方案中之所以會建議使用近海駁船而不是購買專業船隻,也是考慮到團隊的船員儲備嚴重不足,近海駁船可以用大馬力拖船直接推或者拖着走,甚至都不需要有自航能力。如果最終購買幾艘駁船組成一個小船隊,那麼這支船隊只需買一條大馬力拖船然後配備極少的船員就能駕馭了,而價格上也比購買專業船隻會便宜不少,說不定能把買大船的差價彌補回相當一部分。
另外兩人組還專門列項建議要買一艘退役登陸艇,這引起了籌委會的興趣。顏楚傑提問道:「既然你們的方案中有近海駁船,那麼駁船也可以直接沖灘,何必一定要用登陸艇?」
「顏總以前是在陸軍吧?」現在籌委會幾個主要委員的稱呼都被冠上了總字後綴,兩個新人雖然才來不久也已經入鄉隨俗跟着用了起來。
不等顏楚傑回答,孫長彌已經繼續說道:「我們要考慮到在榆林港登陸的實際情況,主力船的吃水深度估計在6-8米,在當時的港口環境顯然是無法直接靠岸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先卸下一部分工程機械,搭建起一個簡易碼頭,同時還要平整登陸場的地面,為後續船舶卸載物資做好準備。無動力的駁船缺乏自卸能力,不能用來搭載需要率先登陸的工程機械,登陸艇就沒有這個問題。另外臨時碼頭上不方便裝卸的一些重型設備,我們也可以用登陸艇來進行轉運。」
陶東來插嘴問道:「市面上能買到退役登陸艇?價格會不會很嚇人?」
「上世紀90年代初造的登陸艇,現在經過二十多年服役,多數都已經處在淘汰階段,市面上還真的為數不少。價格方面嘛……」孫長彌沉吟了一下才道:「其實很便宜,百噸級以下的登陸艇價格不會超過五十萬,而且船況一般不會太差。」
「哦,那就好。」陶東來心情為之一松。不過他的好心情並沒有持續太久,因為方案最後那個預算總額abc 萬的紅色字樣實在太刺眼了,讓人根本無法忽視。

猜你喜歡